日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与日本azbil集团签约,合资组建“中节能建筑能源管理公司”,将目前世界上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引入中国,以快速提升中国建筑节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集成能力。
“作为节能产业的领头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此举可认为是对即将到来的建筑节能市场井喷的提前布局。”有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确是政策频出。“政策出台密度之大也预示着建筑节能或将步入快车道,建筑节能涉及建筑设计、建材、智能管理等多个领域,这对企业是重大利好。”一家从事建筑节能改造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上海奋博是专业的陶粒供应商
政策频出成利好信号
作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2012年一季度建筑节能领域获得的政策推动力度空前。
今年1月9日,住建部发布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3月6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该通知透露,今年将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绿色照明推广应用。
3月19日,住建部公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要求从外墙屋面、采暖系统、供热管网、综合节能等四方面进行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按照全国35亿平方米的改造面积计算,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万亿元。
从地方层面来看,从2011年年底到2012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0余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地方性规范,对建筑节能提出具体要求。
业内认为,建筑节能产业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意味着建筑节能的巨大市场已徐徐开启,建筑节能改造将大有可为。
建筑节能大幕已拉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以上。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领域。
据了解,如果对目前城市中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实行节能改造,每年即可节约3500万吨左右的标煤,且如果仅对既有建筑中近20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面的节能改造,即可带动形成近4000亿元的建筑节能产业链。
有专家认为,虽然有关部门在五六年前便提出“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发展理念,但直至当前,绿色节能建筑这一低碳产业才迎来发展的春天。这是因为首先各项建筑节能的标准累积,以及人们对节能建筑、节能材料认识的观念累计到了一个程度;其次是在新农村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批量项目中,人们对节能建筑的选择越来越多;此外,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中,开始注重绿色低碳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余海龙坦言,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产业发展的紧迫课题。因此,引起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成立专业公司,是中国节能集团拓展建筑节能市场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是一套能源管理和节能决策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将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内的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和控制,通过收集、分析建筑能耗数据,提升、优化现有的设备运行控制策略,最终减少能源浪费,实现建筑整体能耗降低。
建筑能耗宜控制在10亿吨标煤当量
在3月底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教授江亿表示,建筑节能应从国家能源总体规划出发,实行总量控制。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显示,到2015年我国可获得的全部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的供应能力,为43亿吨标煤,消耗上限为41亿吨标煤。
就像我国耕地的18亿亩红线一样,我国的建筑能耗同样有这样一个测算。据江亿推算,未来几年建筑能耗宜控制在每年10亿吨标煤当量内。
有专家认为,为实现这个目标,北方城镇采暖要使用高效的热源,如工业余热和热电联产技术,进行供热改革以及末端调节。农村建筑用能方面,应该发展新的能源系统,采取建筑保温方式等。
实现建筑节能需因地制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认为,绿色节能建筑首先应该是好的建筑,它应该负担得起、维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绿色建筑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我国南方中小城镇的沼气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农村的秸秆压缩技术,都有很好的创造。
如何进一步推动实现建筑节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做出了回答。
他表示,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有六大推动力:一是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城市强制实施绿色建筑;依托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实施绿色建筑。二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2011年开始启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首批深圳、重庆、天津3个城市共获得2.4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改造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力争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下降30%以上。三是加快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改造。四是保障房建设率先执行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深圳、厦门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五是绿色小城镇计划。绿色小城镇试点示范重点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等。六是绿色建筑新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国家有关部门将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产品的集成示范;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
日前,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与日本azbil集团签约,合资组建“中节能建筑能源管理公司”,将目前世界上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引入中国,以快速提升中国建筑节能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集成能力。
“作为节能产业的领头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此举可认为是对即将到来的建筑节能市场井喷的提前布局。”有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实际上,今年一季度,在建筑节能领域的确是政策频出。“政策出台密度之大也预示着建筑节能或将步入快车道,建筑节能涉及建筑设计、建材、智能管理等多个领域,这对企业是重大利好。”一家从事建筑节能改造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上海奋博是专业的陶粒供应商
政策频出成利好信号
作为“十二五”节能减排的重要一环,2012年一季度建筑节能领域获得的政策推动力度空前。
今年1月9日,住建部发布了《“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3月6日,住建部下发《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该通知透露,今年将制定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领域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实现绿色建筑普及化;积极促进新型材料推广应用和绿色照明推广应用。
3月19日,住建部公布《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指南》,要求从外墙屋面、采暖系统、供热管网、综合节能等四方面进行既有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按照全国35亿平方米的改造面积计算,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万亿元。
从地方层面来看,从2011年年底到2012年一季度,全国共有20余个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和地方性规范,对建筑节能提出具体要求。
业内认为,建筑节能产业的利好政策频频出台,意味着建筑节能的巨大市场已徐徐开启,建筑节能改造将大有可为。
建筑节能大幕已拉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计,建筑能耗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以上。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9%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建筑用能水平发展预测,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将达到35%左右,超越工业用能,成为用能的领域。
据了解,如果对目前城市中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实行节能改造,每年即可节约3500万吨左右的标煤,且如果仅对既有建筑中近20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全面的节能改造,即可带动形成近4000亿元的建筑节能产业链。
有专家认为,虽然有关部门在五六年前便提出“四节一环保”的建筑发展理念,但直至当前,绿色节能建筑这一低碳产业才迎来发展的春天。这是因为首先各项建筑节能的标准累积,以及人们对节能建筑、节能材料认识的观念累计到了一个程度;其次是在新农村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批量项目中,人们对节能建筑的选择越来越多;此外,我国实行走出去战略中,开始注重绿色低碳技术带来的高附加值。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总经理余海龙坦言,加快推进建筑节能已成为我国节能产业发展的紧迫课题。因此,引起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成立专业公司,是中国节能集团拓展建筑节能市场的重要一步。
据了解,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是一套能源管理和节能决策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将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内的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等能源使用状况,实行集中监视、管理和控制,通过收集、分析建筑能耗数据,提升、优化现有的设备运行控制策略,最终减少能源浪费,实现建筑整体能耗降低。
建筑能耗宜控制在10亿吨标煤当量
在3月底举行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中心教授江亿表示,建筑节能应从国家能源总体规划出发,实行总量控制。
《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显示,到2015年我国可获得的全部一次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的供应能力,为43亿吨标煤,消耗上限为41亿吨标煤。
就像我国耕地的18亿亩红线一样,我国的建筑能耗同样有这样一个测算。据江亿推算,未来几年建筑能耗宜控制在每年10亿吨标煤当量内。
有专家认为,为实现这个目标,北方城镇采暖要使用高效的热源,如工业余热和热电联产技术,进行供热改革以及末端调节。农村建筑用能方面,应该发展新的能源系统,采取建筑保温方式等。
实现建筑节能需因地制宜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曾捷认为,绿色节能建筑首先应该是好的建筑,它应该负担得起、维持得起,而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和高成本的。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绿色建筑没有固定的模式。比如我国南方中小城镇的沼气技术,太阳能热水技术,农村的秸秆压缩技术,都有很好的创造。
如何进一步推动实现建筑节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做出了回答。
他表示,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有六大推动力:一是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依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城市强制实施绿色建筑;依托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实施绿色建筑。二是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2011年开始启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首批深圳、重庆、天津3个城市共获得2.4亿元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改造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力争到2015年,重点城市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0%以上,其中大型公共建筑下降30%以上。三是加快北方地区供热计量改造。四是保障房建设率先执行节能和绿色建筑标准。目前,深圳、厦门等地已率先提出新建保障房全部为绿色建筑。五是绿色小城镇计划。绿色小城镇试点示范重点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等。六是绿色建筑新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国家有关部门将设立绿色建筑科技发展专项;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规范研究;开展绿色建筑产品的集成示范;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加快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